學院“紅色小分隊”到灌陽走訪:打卡紅色地标 見證鄉村發展
日期: 2021-03-26 信息來源: 點擊數:

3月19日,航空旅遊學院“紅色文化影像”小分隊師生前往桂林市灌陽縣打卡紅色地标、見證鄉村發展。

681A6



走山路 攀岩洞 聽故事 找标語

灌陽垛子岩雖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溶洞,但是在曆史上曾發揮出重要的作用。百年前,每當有土匪出沒,垛子岩就是當地村民的避難所。湘江戰役期間,當地的老百姓把受傷的紅軍安置在這裡精心照顧。一個小小的溶洞融彙着桂林各族人民與紅軍戰士樸素的魚水之情。

桂林市黨史專家庫第一批專家,原灌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現灌陽縣史志研究室四級調研員文東柏,為小分隊師生講解垛子岩中六條紅色标語的感人故事。

4D3EA


舊時農舍變莊園

拱型的門頂。上挂有“蓮溪廬莊園”幾個大字,隐約看見裡面的房屋和建築物掩隐在郁郁蔥蔥的一片綠色叢林中,樹影婆娑,若隐若現。在駐足等候的那會,心裡頗有宋代詩人葉紹翁在《遊園不值》中的感慨: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據當地村民介紹,這裡曾經有散落多個農家小院,政府為村民們打通了基礎設施,并加以設計改造,形成了“民宿+農家樂”于一體的新型旅遊度假村,現已是漠陽新晉網紅打卡地。據當地村民介紹,這裡曾經有散落多個農家小院,政府為村民們打通了基礎設施,并加以設計改造,形成了民宿+農家樂”于一體的新型旅遊度假村,現已是灌陽新晉網紅打卡地。沿着園中小徑,穿過一片樹林,眼前豁然開朗。藍天白雲,草地花卉,蔬菜瓜果,蝶飛蜂舞,各種造型别緻古樸的石門、柴扉,樓台亭閣,洋溢着一片風情浪漫幽雅别緻的園林景色。

46315


參觀紀念館采訪老軍

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舊址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新圩阻擊戰主戰場1934年11月26日,紅三軍團命令紅五師星夜趕到新圩,阻擊灌陽方向桂軍第十五軍的兩個師,第七軍的一個團,以保證紅軍全軍左翼安全,掩護紅軍大部隊過湘江。紅五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鐘赤兵率領全師指戰員把阻擊陣地選擇在楊柳井附近的水口山、楓樹腳、闆橋鋪一帶。紅十五團在公路左側(往灌陽縣城方向),占住鐘山、打鑼山、坦複、定複一帶,紅十四團在右側的霞上坪、判官山、打礦山、馬鞍山一線,師指揮所設在楊柳井左側山頭上;紅星炮兵營配置指揮所設在附近山頭,戰地醫院設在下立安村,後勤部設在上立安村。新圩阻擊戰是湘江戰役打得最艱苦、最悲壯的一次戰鬥,這次戰鬥曆時三天三夜。由此可見,新圩阻擊戰關系到紅軍的生死存亡,對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3FC19


在這裡,一行人學習了曆史知識,采訪了前來參觀的革命老兵及中小學生,留下了豐富的影像資料,收獲了寶貴的心得。

曆此一行,收獲頗豐。正如19屆學生張帆所說:“這裡是灌陽,有着許多革命的足迹,凝聚紅軍革命的信念,一代又一代的灌陽人奮發向上,脫貧緻富,建設社會主義新村莊。-切的一切,這些過去與現在的對比,這些殘酷與幸福的差距,都讓我們無比感慨。充滿險阻的一百年我們踏實走來,滿是希望的未來我們依舊能砥砺前行!”

Copyright 2021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