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的肩負起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講述中國故事的責任,2023年5月18日至5月20日,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的“紅色浪潮”團隊前往桂林市灌陽縣開展關于湘江戰役口述史采集與調研的實踐活動,深入灌陽縣當地,與故事後人面對面,尋找湘江戰役口述記憶,深挖更多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細節,感悟激情歲月,傳承紅色精神。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于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紅色浪潮”團隊第一站便到了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第一道陣地——排埠江陣地戰場。此次實踐,團隊特邀灌陽縣紅色文化培訓中心主任、中共桂林市委黨校灌陽分校高級講師、中國長征精神研究院研究員、桂林市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灌陽縣理論宣講團成員胡海源老師帶領成員一起了解更多關于湘江戰役的故事。
團隊成員在胡老師的帶領下,再次見到了“祖孫三代守紅旗”的故事後人——李清鸾、傾聽“立田贈槍”遺址潮立村陸村支書講述祖輩英勇事迹、拜訪了湘江戰役老紅軍劉來保的兒媳,通過與受訪者共計長達幾個小時的交流采訪,我們了解到了有關于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的更多細節故事。

潮立村陸支書講述為團隊“立田贈槍”的曆史故事
在湘江戰役潮立村立田屯紅軍贈槍舊址,紅軍歇腳的舊祠堂已被拆除,原址被破壞,且槍支已上交給有關部門,要想了解更多有關于“立田贈槍”的故事内容隻能通過當地村幹部及村民們口述了。陸支書講述了太爺爺一輩八名親屬毅然參軍,為革命壯烈犧牲的故事,陸支書将祖輩的故事牢記于心,并打算重修祠堂把祖輩的故事記錄在冊供後輩們緬懷。
随後,團隊登上了新圩阻擊戰戰地遺址——炮樓山,重走紅軍路。炮樓山一帶為新圩阻擊戰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紅六師第十八團接替紅五師防守之地,紅軍戰士們固守陣地不怕犧牲,浴血奮戰與敵人抗争到底,為主力部隊渡江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團隊成員重走炮樓山
此外,團隊還走進灌陽多地紅色舊址,有湘桂古道必經之地永安關、“紅軍入桂第一洞”紅軍岩遺址、瑤苗民族政策發祥地玉溪村文氏祠堂等,傾聽老師講解,采訪周圍群衆,記錄口述曆史,感悟激情歲月,将紅色基因根植于心中,立志用青春助力口述,用行動保護口述。

團隊成員重走陡峭的永安關

團隊成員在玉溪文氏祠堂傾聽老師講解
在湘江戰役中,無數紅軍戰士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誓死捍衛黨中央主力部隊渡過湘江,用生命诠釋着“湘江戰役精神”。數萬紅軍将士以生命赴使命,用信念鑄起了不朽的豐碑。此次的灌陽行,“紅色浪潮”團隊探尋了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相關的紅色遺址16處,切身體會到了“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盡埋英烈骨。”的紅軍長征精神。“紅色浪潮”團隊展現出桂航學子應有的風采和擔當,凝聚寶貴曆史經驗,繼往開來,深度傳承湘江戰役精神并投身實踐,在新的長征路上書寫着自己的人生華章,讓青春在實踐中砥砺奮進,讓精神在實踐中煥發光彩。

團隊與“一面紅旗”守護者李清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