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帆,是航空旅遊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大一學生,在班級中擔任班長一職,這讓我有充分的責任心。作為一個“中原漢子”,樂于助人勤于奉獻的精神早在我的性格中潛移默化。
在這個庚子年新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遮蓋了城市的喧嚣,奪走了人們的歡樂。特殊時期我們特殊對待,有人說足不出戶就是最大的貢獻,但我總覺得需要我們多做點什麼,社區作為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面臨着人手不足、壓力增大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我主動報名成為了社區志願者的一員,協助社區工作,在一線工作者的背後做他們堅強的後盾。
跟随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早巡,是每天工作的第一站,也是抗擊病毒的新一天。疫情期間口罩是一個必需品,所以工作的重點就是以小區為範圍提醒出門的人們要戴上口罩。一個小區就是一個戰場,我們必須時刻注意,時刻提防,不能有半點松懈。
“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一個喇叭,一張桌子,向居民提醒,也是給人們鼓勵,這是我們的第二個任務:“站崗”。這份守護,守住的不僅是小區的大門,也抵擋了病毒的肆虐,以前總以為值班站崗是最輕松的,但真正到了投入實際才發現,沒有一份工作是輕松的。不能玩手機,不能有任何松懈,這是對我們青年志願者的要求。遞過二維碼,一句“你好,出入請先掃碼登記”,這套流程可能每天要重複幾十甚至上百遍,但當我看到鄰裡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辛苦了”,就瞬間覺得這份工作充滿意義。
敲響房門,微笑登記,測量體溫,這是我們的第三個工作:“上門登記”。隔着口罩鄰裡可能看不見我們的微笑,但上門時看到家家戶戶在家的和睦場景,心中盡是滿足,體會到了守護萬家燈火的奉獻感。每次接過體溫槍,就像戰士接過了鋼槍。無畏危險、英勇抗擊是前人的革命精神,也是當今我們的抗疫精神。從社區門口到各家各戶,從登記出入到提供幫助,我們志願者守護的社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這次作為社區志願者,讓我的感觸頗深。我們不是一線工作者,不能戰鬥在抗疫一線,但我們也用我們的方式在後方傳遞給一線人員一份力量,給那些負重前行的戰士們“減減壓”。志願者的工作更讓我認識到,危機時刻作為國之棟梁的我們更要挺身而出,因為青年的力量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力量。很驕傲我是一名志願者,也很驕傲我是一個中國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我定會更加努力,用我的一份小小的力量在這場戰争中做最大的貢獻,共同迎接2020年勝利的春天。(編輯:張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