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星空,無盡的宇宙,吸引着每一個山區的小朋友,但是教育資源的缺乏、信息通道阻隔,讓這些對天空充滿好奇的小朋友們無法真正的擁抱星辰大海。而有這樣一群人,多年來一直利用假期奔走于鄉間,緻力于航空航天科學科學普及,幫助鄉村留守兒童放飛科技夢想。他們就是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領航人”志願者團隊的成員們。
作為一個公益項目的團隊,為了引導少年兒童學習“航天人”熱愛祖國、為國争光的堅定信念,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淡薄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自團隊成立以來,曾在30個縣開展航空航天科普線上、線下科普場次達76場,建立航空航天科普基地8個。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團隊在線上科普直播30餘場,且定期在抖音、公衆号更新科普小視頻、科普小知識。
今年的暑假,團隊的志願者們分别來到廣西南甯、桂林,湖南衡陽的鄉村開展航空航天知識科普和啟蒙培育活動。活動受到了當地留守兒童的歡迎,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孩子的歡聲笑語,讓志願者們無比的自豪與欣慰。團隊成員張凱龍說:“作為一名大一學生,我今年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跟炎熱的天氣和路程的曲折比起來,孩子們真誠的笑容讓我無比暖心,也讓我覺得利用假期參加志願活動很有意義。”

點滴行動點亮“飛天”夢想
在廣西南甯橫縣的那陽鎮,志願者們選擇了鎮上小學作為科普宣傳點,為小朋友進行航空航天科普現場教學。那陽鎮位于南甯市橫縣的東南部,郁江南岸,南甯至梧州的西江水道郁江水系環抱鎮境,是通往靈山、北海、玉林、貴港、柳州、廣東等地的交通樞紐,全鎮地貌半山半丘陵,這裡天藍水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因為距離城市較遠,在現階段的啟蒙培育中,孩子們基本上接觸不到航空航天類的活動,對于“中國航天日”等重要的航天紀念日也知之甚少。在這美麗鄉村,志願者們從航空航天的起源開始,為小朋友們講述中國航天的故事,現場教小朋友們制作飛機航模,開展航天知識有獎問答。在“領航人”團隊志願者的指導和帶領下,紛紛完成了各種各樣飛機模型的組裝,這不僅激發孩子們探索飛機等飛行器的好奇心,而且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小飛機在空中飛揚,孩子們的快樂情緒也達到了頂點。
隊員們還熱心的向孩子們展示無人機設備的使用,教會孩子們如何操作,并适時地為他們講解其中的科學原理,孩子們都熱情高漲,興趣盎然。在科普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快樂,在快樂中向孩子們傳授科學知識,正是這次活動所要實現的目的。在快樂的活動中,“航天夢”的種子已經悄然在孩子們的心中紮根,“殲-20戰鬥機實在是太酷了,我以後要當飛行員,要開戰鬥機!”孩子們激動的說。
而在湖南的衡陽,一位身穿“領航人”隊服的大學生正在宣講着中國第一位飛上太空的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故事。孩子們圍着“領航人”團隊,眼神中滿是對飛天的渴望,他們聽的專心緻志,津津有味。團隊志願者除了向孩子們宣講航空航天知識外還積極與孩子們互動,為其答疑。志願者為孩子們帶來了飛機模型。在現場,志願者與孩子們一起動手制作飛機模型,在實踐過程中,解決每一個組裝難題都會使孩子們歡呼喝彩,志願者将制作好的飛機模型送給孩子們留作紀念。

每年,這樣的場景出現在很多的鄉村,“領航人”團隊的志願者們利用假期的時間,希望走訪盡可能多的村落,讓更多的留守兒童接觸航空航天知識。隊員盧秋玲說:“我們的目的是進行航空航天的科學普及和啟蒙,帶着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種下夢想,而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假期宅家看劇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完成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比宅家裡吹空調看劇有意義多了。”
搭建夢想平台,啟動“未來飛行家”
“領航人”團隊志願者正在實行他們的“未來飛行家計劃”。 團隊在和走訪過程中,結識了很多當地的留守兒童,來自廣西桂林靈川縣粟家村的閉恩雨小朋友就是其中的一員,也是讓團隊成員非常牽挂的一個小朋友。年僅11歲的她,因為家境貧寒,家裡希望讓她辍學打工,在2019年6月志願者團隊來到她所在的學校開展科普活動的時候,小姑娘很認真的聽課、參與互動,活動結束後,她問志願者們“哥哥,我怎麼才能成為一名飛行員?我很想去你們學校上大學”了解她的情況後,項目組決定由盧同學對閉恩雨一對一幫扶。通過團隊中貧困家庭成員的求學經曆說服小女孩的父母讓她繼續上學,認真了解相關的幫扶助學政策,并且定期了解她的學習情況,邀請她到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參加科普活動。
目前,小恩雨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父母也決定繼續讓她上學,每次志願者開展線上科普活動,小恩雨都堅持觀看每一場航空航天科普直播并認真做好筆記,在隊員的幫助下,她正一步一步的靠近自己的夢想。
“未來飛行家計劃”是“領航人”團隊的特色計劃,也是這群大學生們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更多的幫助到那些想學習、有夢想的鄉村兒童,對航空航天“好苗子”定向培養,一對一的幫扶,照亮孩子們探尋夢想的路。
團隊的負責人何毓說,在幫助孩子們尋夢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深刻的了解到自己作為航天院校的大學生身上所肩負的責任,雖然我們現在在财力、物力上能力有限,沒辦法幫助非常多的孩子,但是通過實踐,也讓我們懂得了,隻有更努力的學習,自己足夠強大,才能夠幫助更多自己想要幫助的人,因此,志願服務的效果是雙向的,我們幫孩子們尋夢,孩子們促使我們更努力的奮鬥。(供稿人:盧秋玲 何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