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8日,學院組織開展了2024年教職工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本次培訓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助力世界級旅遊城市建設和廣西文旅發展”為主題,目的是進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務,持續加強基層黨建,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學院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提升。學院黨政班子成員和教職工參加培訓。


培訓班通過專題講座、實踐調研、分組讨論和自主學習等形式豐富了學習内容,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學院黨委書記張海濤領學了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調《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是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兩次總動員、總部署。要求全院師生必須深刻理解并準确把握《決定》中的核心要義,切實增強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緊密結合學院育人、教學、科研實際,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确保《決定》中的各項要求在學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學院院長林朝陽在培訓班上提到,旅遊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對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要求全院教職工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主動适應旅遊業發展的新需求,不斷優化專業設置,提升教學質量,為行業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旅遊人才。提出學院還将積極探索“航空+旅遊”等新型業态的發展模式,鼓勵師生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為旅遊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創新求變—新質生産力助力航旅融合發展”酒店旅遊新業态專題講座上,北海旅遊協會副會長、海絲首港建國飯店總經理莫全春為參訓的教職工們描繪了一幅未來旅遊與酒店業融合發展的新藍圖。講座中,莫全春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國内外成功實現航旅融合發展的典範項目。她表示,當前,航空與旅遊業的深度融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通過構建“航空+旅遊”的一體化服務平台,不僅可以實現旅客從出行到遊玩的無縫銜接,還能有效促進旅遊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旅遊與酒店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顧客體驗,以新質生産力為引擎,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學院教職員工圍繞“文化旅遊融合創新”“智慧旅遊技術應用”以及“綠色可持續旅遊發展路徑”等前沿議題同莫全春進行了深入探讨。
北海市任逍遙旅遊文化有限公司法人、我校校友張廣以及北海環球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宋建桦等從業人員也與培訓班教職工進行了現場交流,就“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與“地方旅遊市場需求分析”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讨論。張廣結合其公司在旅遊文化産品開發、市場推廣及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實戰經驗,分享了校企合作中如何有效對接行業需求、共同研發特色課程與項目,以及如何通過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競争力。宋建桦則詳細介紹了北海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推廣地方特色文化、促進國際旅遊交流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她提到,随着旅遊市場的不斷變化,旅行社越來越注重産品的差異化和個性化,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在分組讨論中,老師們圍繞“如何加強科研服務地方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讨論。紛紛表示,要緊密結合學院實際,将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學院發展的實際行動。一是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穿到學院管理、教學科研及服務社會的各個環節;二是要深化産教融合,強化科研服務地方的能力。要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加強與地方政府、旅遊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旅遊規劃、産品開發等科研項目;三是要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增加實驗、實習、項目設計等實踐活動,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訓班還組織了實地調研活動,參訓教職工深入海絲首港、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親身體驗與學習,教職工們進一步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北海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時強調的“要讓文物說話,讓曆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深了對北海地區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了解,進一步明确了旅遊業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培訓班總結會上,學院領導強調,全體教職工要以此次培訓為契機,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投入到工作中去,為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通過本次教職工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學院不僅加強了教職工對黨的全面領導的認識和理解,還進一步提升了科研服務地方的能力和水平,為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學院将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旅遊人才而不懈努力。
(圖/周海燕、覃宇華,文/李猛)